Search

又快到中元,早年台灣有個特別的飲食文化,習慣在食物上反映禮制,中元普度中除了芋頭等祭品以外,必備一項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又快到中元,早年台灣有個特別的飲食文化,習慣在食物上反映禮制,中元普度中除了芋頭等祭品以外,必備一項「三色粿」。20年前我走訪古早味糕餅歷史時,長時間與黃師傅訪談,得知他有一本糕餅的古書冊,上頭記錄著三色粿:「必桃」、「必粿」、「滿洲桃」。說實在的,在當時三色粿的說法早已眾說紛紜,有些人的三色粿組合是:必桃、必粿、紅圓,也有些人僅用一個紅圓當代表。

今天提筆寫三色粿,其實心裡還是抱持忐忑不安,因為很多人對三色粿並沒有全然認識,各自闡述的狀況很多,然而我對不同的聲音會抱持尊重的心態,但對我的好朋友們,我則選擇說實話,若是仍然遇到不理性言論,將依然維持不理睬的方式面對。

20多年前認識黃師傅,當時他已有60多年的製餅經驗,是位手藝了得且知識淵博的老師傅,還記得當年他與我聊起三色粿時,手中拿著一本明末清初的古老糕餅冊子,據書中的說法,三色粿的風俗是從唐山渡黑水溝後傳來的,然而風俗的起源難以考究。其實要做三色粿也不容易,尤其麵團得用老麵,當時我看著黃師傅就像追逐太陽的人,跟他的弟弟推著桶子追逐豔陽而去,為的就是讓麵糰發酵得更快速,發酵得越老越好吃,尤其透過日曬的效果最好,做出來的外型也會更好看一些。

我曾與黃師傅討論三色粿的意義,我說聽到有人說「必桃」是用來幫好兄弟祝壽用的,他哈哈大笑的告訴我,他做了一輩子的三色粿,都不敢肯定三色粿的用意,只知到中元普度非用到不可,但幫好兄弟祝壽,對他來說有點扯,祭拜是為求心安,若還要祝壽請好兄弟長命百歲,對黃師傅而言太奇怪。我想一想這的確有道理。

撇開風俗不說,早年的人們很懂得品味三色粿的美味。例如「滿洲桃」原本是純白色,但現代人認為純白不好看,索性師傅們就蓋個紅色印章,裡面包有綠豆沙餡,可以直接當甜點配茶吃。而彎月狀染些紅的「必桃」切半後,可以夾入芹菜炒肉絲入口,吃起來格外爽口。而我很喜歡單買「必粿」,從中間橫向切開,夾塊滷得微甜的三層肉,味道比叉燒包更好吃。

👉過往關於三色粿的專欄文章分享:
http://cdns.com.tw/news.php?n_id=8&nc_id=101970


Tags:

About author
從小喜愛恣意悠遊於歷史巷弄,對於古老的人、事、物充滿特別的情感。喜歡時髦,卻又鍾情於老文化,喜歡以不同的方式,探究、傳遞文化,特別偏愛以『吃』來談論文化,因為這是最不沈重的文化認識方法。 成立一個自己的烹飪空間,讓更多人能更容易學習台菜烹調,台菜的背後有許多文化意涵,希望透過互動,活絡台菜的價值。
想認識台菜的絕美風華嗎?美食作家黃婉玲老師將親自教您烹調台灣大菜,帶您窺探台菜之美,歡迎您加入課程,報名電話06-2020968或至官網查閱細節https://taiwan-cuisine.com/聯絡/
View all posts